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张云飞:“道德认同感”是强大的社会纽带

发布日期:2023-03-21 浏览量:2652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全体人民的团结。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将道德观念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并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道德观念上团结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切实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起来。

用道德爬坡对抗道德滑坡

  能否在道德观念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的团结,是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大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人民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上确实在“爬坡”。这种爬坡反过来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道德动力。同时,毋庸讳言,我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问题。例如,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么,就会在道德观念上瓦解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再如,如果我们国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俯拾皆是,触及道德底线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国人到了国外目无公共秩序,给人留下不良印象,那么,就难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也就难以谈起。另外,一些党员干部确实出现了信仰迷茫、道路迷途、道德迷失等问题,心无敬畏,信无崇高,行无底线。
道德滑坡是由一系列复杂原因决定的。第一,道德和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规律,尽管我国已经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但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道德观念并不会自动销声匿迹。第二,当前,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仍然悬而未决,这样,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对我国道德观念的消极影响势必存在。第三,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多样化、生产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自然会出现道德观念多样性,这样,道德观念方面的泥沙俱下在所难免。第四,随着执政党队伍的扩大,党员思想上能否入党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滞后和不力都会对全社会的道德认同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引导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起来。
                    用道德认同促进道德团结
  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首先必须增强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度认同,形成道德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高度一致,提倡为人民服务与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祖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之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下,爱国就是要提高民族认同、民族自尊、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实现民族复兴,最终要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发展和国家繁荣。因此,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决反对民族自大和崇洋媚外等不良习气。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集体主义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各项道德规范的核心。个人主义是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集体主义,主要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又要求承认、尊重和照顾正当的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必须以增进集体利益为前提,切不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因此,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必须反对借集体主义之名侵犯正当个人利益的行为。
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制度规定,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人民的幸福才是有保障的、现实的。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同一切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开展这些方面的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要通过公民教育,促进人们都养成公共意识,成为社会主义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每一个健康的成人都有劳动权,国家必须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每一个劳动者都要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要通过家庭美德教育,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个人品德是人们在个体行为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个人是社会的原子。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有效实现个人的价值。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通过个人品德教育,鼓励人们成为一个好人。
当然,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此,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团结起来还包括其他一些要求。
                           用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认同
  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起来。
  坚持科学引导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教育是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观念认同的基础。我们要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进行道德教育。为了促进道德观念认同,必须注重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导下,我们要赋予“慎独”以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时代内涵,鼓励人们不断“吾日三省吾身”,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一,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不仅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高尚道德的集中体现,而且代表着人类文明和人类道德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用之统领道德建设、道德教育、道德认同,科学引导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持利益调节和精神鼓励的统一。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利益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利益分化和利益固化对人们道德观念及其认同产生了微妙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正视这一矛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本质,反对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完善劳动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力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经济基础,而且会直接促进全体人民的道德观念认同。当然,也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教育和引导人们科学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成己”和“成人”的统一,把个人的抱负和奋斗有机地融入到全体人民的抱负和奋斗当中。
坚持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统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具有促进道德观念认同的作用,因此,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以此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的团结。一方面,必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观念的认同。当然,这样的法律必须是具有道德基础、合乎道德要求、体现道德观念的法律。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通过道德的感召力来强化道德观念的认同。当然,这样的道德必须是以法律为保障、条件、依托和路径的道德。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将道德规范有效转化为法律规范,将法律规范有效地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使体现道德理念的法律规范和体现法律理念的道德规范成为推动道德理念认同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在道德理念上的团结。
总之,我们必须用道德爬坡对抗和对冲道德滑坡,用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观念认同,用道德观念认同促进道德团结,用道德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道德观念上的支撑。

文章来源:本网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认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