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德不配车,必有人祸

发布日期:2023-09-27 浏览量:2296 

                            欧建雍

截至202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人均汽车拥有率达到22%,全国有8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城市秩序的拥堵,交通事故造成的祸害,除了道路的规划设计,交通管理等因素之外。驾驶员的车德问题也是造成交通恶果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车德的缺失反映出车族们道德修养的遗憾,车德的缺失导致人们产生易怒的情绪,引发紧张的社会秩序,从一个侧面加剧社会结构矛盾的产生。

“车德”缺失的深层原因

车德缺失表现为酒后开车、无证驾驶、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装载、超员、疲劳驾驶、斗气相撞等行为。据宁夏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近日公布的七起典型交通事故显示:事故原因竟都是由于缺乏车德造成的。据网易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高达61703人,受伤人数约25万人,平均每七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分钟都有人因车祸而受伤,大大超过新冠疫情造成的伤害。而有近一半的事故原因是因为车德缺失,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人缺乏车德了呢?

一方面是生活节奏加快,“怒路族”群体日渐庞大。“怒路族”的病症称为“路怒症”,其症状特点是开车“骂人”成常态;驾车情绪容易失控;喜欢跟人“顶牛”;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等。据资料统计,我国在一万名司机里有五千人左右属于“路怒族”。占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长途司机里患路怒症的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引发“路怒症”的主要原因,一是压力过大引发路怒症;二是生活节奏加快,人的心灵就越来越敏感,容易造成摩擦;三是不文明驾驶引发路怒症,不文明驾驶引起人们浮躁、焦急或者是愤怒;四是离感引发路怒症,坐在驾驶员位置的人,把握方向盘,决定方向和速度,这让他有控制感,但如果此时有其他人试图影响控制他时,便会激起他的愤怒。

另一方面是传统美德缺失,导致漠视交通法规。虽然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酒醉驾驶、占道超车、无证开车、“红灯停,绿灯行”、超载超员等都是交通违法行为。但现实中,酒醉驾驶、无证开车、闯红绿灯的交通违法还是时有发生。造成无视交通法规的行为,除了和社会城市化和汽车的普及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违法者缺乏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修养。诚实、正义、责任、慷慨、谦虚、宽容、尊重和同情等等都是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念,而现代社会结构化转型带来的日趋公共化趋势,动摇了传统美德伦理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根基。在传统美德伦理的价值观念体系中,规则对每一个行为者来说都是一种约束,约束就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所以,规则约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具有承担的责任。比如,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要有基本的道德自觉,不能酒醉驾驶、无证开车、闯红灯等等,都要求当事人自觉担当。

我国传统“车德”历来都是文明骑行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交通大国”,交通规则也经历了不少变迁,但无论如何变迁,“安全骑行、文明骑行”一直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车德”。

早在秦朝时期,《礼记.王制》中就记载:“路途,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地方。”意思就是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车辆则在路途两头通行。而唐朝时期,《唐律》规定,在没有任何公私缘故的情况下,在街道和巷子的人群中,快速驾马或驾马车者,事主将被处以用木板或者荆条打50次屁股或脊背的刑罚。“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这项起源于唐朝的《仪制令》到宋代时期成为通行全国的“交通规则”。 清朝末年到国民政府时期,交通规则更现代化,政府制定的《国道交通规则》《卫兵指挥交通规则》中则要求行人和汽车靠右行驶,想超车你得从左方加速,这一规则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得到了沿袭。

不同时期交通规则在变,但不抢行、不乱行的交通意识以及尊敬老人、谦虚克己、礼让三先的中华传统车德永远不变。

德不配车,必有人祸

车德便是人品,在某种意义上说,那种争抢像行,互不相让,相互斗气的不良驾驶行为,是社会道德的悲哀,一些人为了争显名利,却不懂低调、谦让、反倒要张扬,凸显个人的存在感,显摆个人价值和利益。这些人牵一发而动社会全身,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不尊重,从而产生敌视、暴躁、自私、损人等不道德行为,归结起来是人品出问题造成车德败坏。重庆保时捷女司机因交通事故掌刮男司机,口出狂言,夫妻双双被调查;劳斯莱斯女司机开车堵在了北京妇产医院东院区的应急通道口,警察到达现场后女子依然不肯挪车,该女子还表示:“你该报警报警,该处罚处罚”,直到被拘留。现实中,类似这种德不配车的情况履见不鲜。

在世俗人的眼里,金钱和地位是人生中最具诱惑力的东西,它是人富有和尊贵的体现,而名车要比金钱、房产、珠宝更来的直接、有品,名车有着风驰电掣的动感,吸引着行人的驻足观望,满足了驾驶者的虚荣心,将驾驶名车看成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代步的工具,需要车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俗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人品不好,做人不实,挟车以震声势,迟早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些人往往是用生命的代价去偿还后才悔不当初。《醒世恒言》有言: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人们只有把拥有名车看作自己奋斗历程的一种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情怀,而不是炫耀,才会车德配位,安康一生。人的出生不同,家境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在品行方面是需要我们相互提升的。越是有好车的人越要谨言慎行,多修行自己的德性,这才是厚德载物的精髓,而有些人恰恰相反,一旦拥有了其中的一项,就趾高气扬,唯我独尊,最后德不配车,造成人祸。

  (作者系广西社科联常委、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