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加快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

发布日期:2023-08-04 浏览量:2395 

                                                                                李子涛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此予以明确规定,之后召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在不断丰富依法治国理念,并使之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确立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使各项工作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高校大学生关系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如何也关系未来法治中国建设是否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实现。

为了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情况,笔者编制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调查问卷》,有15道客观题分别为13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多项选择题,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发出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98.1%。通过问卷分析,笔者提出加快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建议。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

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培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学会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不断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对法治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觉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学会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正确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注重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培育,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教育,使其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养成法治习惯,锻炼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努力做尊崇、信仰、遵守、捍卫法律的先锋。

学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在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的品质和能力,增强学生把法律转化为内心的自觉和遵守,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并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发挥道德和法律共同的合力作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生力军。

二、新时代高校部分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存在现实困境

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数据分析显示只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而认为“自己只是大概了解”占67.48%,认为“自己不了解、不犯法就行”占16.5%。在对自身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中,认为自身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占52.91%,只有12.13%的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表明部分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对法律常识的学习掌握是零散浅显的。

法治意识相对淡漠。在问到“在生活中是否有被侵权的经历”时,认为“有过被侵权的经历”占59.2%,“没有被侵权的经历”占21.9%,“不清楚自己是否被侵权”占18.9%。在回答“在购物时向商家索要发票,商家拒绝时”这一问题,表示“会坚持索要发票”占 61.2%,“会放弃索要”占16%,“不坚持索要,但会向商家要求一定的好处”占2.9%,“向工商部门举报”占19.9%。这表明部分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认知不清楚,被侵权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的法治意识欠缺。

法治思维有待提升。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的调查中,“寻求公安机关、法院的帮助”、“私下通过关系解决”、“被侵权虽委屈但是认栽”、“武力解决问题”、“根本不在意”分别占51%、18.4%、27.7%、1.46%、1.46%,由此可知部分学生在意识到被侵权后并不是第一时间需求公安机关帮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花时间自学法律知识,认为懂法是有利于工作与生活”占67.5%,“只愿意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课程,认为就业更重要”占30.6%,而有1.9%的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法律知识,认为浪费时间且无用处。由此可知部分学生在被侵权时没有以法律手段为主,而是采取认为方便快捷的手段解决或放弃解决,他们的法治思维有待提升。

法治教育相对不足。数据表明,选择“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法律知识”占89.3%、“大学法律基础课程来学习法律知识”占85%、“学校举办的普法活动”占60.7%、“家庭教育来了解法律知识”占34%,而表示“基本不会学习法律知识”占3.9%。在问到“如何看待学校开展的法律基础课程时”,认为“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枯燥,无学习兴趣” 、“这些课程可有可无,并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58.3%、37.9%、3.9%。这表明法治教育的效果仍需努力,存在小部分学生否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的现象,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合力作用还需加强。

三、加快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建议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培育高校大学生树立法治理念、不断提升法治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树立“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精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树立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使学生深刻明白,没有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精华,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就不会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公民更是无从谈起。

丰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提升的内容体系。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四个学会”的教育,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其法治素养培育提升的内容体系,即培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学会尊重法律权威、学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学会养成守法习惯、学会提高用法能力,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守法护法人,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奉献者。

有效利用各类载体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时代高校必须采取果断有为举措,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开展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以丰富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校园文化、以校外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以辅导员工作为抓手把法治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保驾护航,真正成为一个知法守法护法者。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智库专家)

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课题编号:2022SZ106。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谈广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路径选择